Tuesday, May 24, 2011

一生只做一件事

孫偉光

來澳洲後不久﹐有人問我是否適應這裡的生活。我說第一天便適應了。奇怪﹐後來我在雪梨聽到有人說﹕來澳洲七年了﹐仍然不適應。在澳洲各城各處﹐都有很多移民說不適應澳洲的生活。

很多人回到原居地﹐又說不適應那邊的天氣﹑聲浪和節奏。數年前﹐我接受香港以前牧養過的教會邀請﹐回去為他們工作一個月。我已十年未回香港了。當時也有人問我﹕適應嗎﹖我的答案是﹕當然適應﹗我在此長大﹐怎么會不適應﹖

在香港一些弟兄問我﹕「我很想退休﹐但不知道是否適應退休後的生活。」
很多海外華人回國旅行﹐都異口同聲說﹕「風景很美麗﹐但最不適應那邊的公共廁所。」

似乎﹐適應退休﹑適應天氣﹑適應新環境﹐對很多人都是一個問題。奇怪﹐保羅從一城到另一城﹐又遇到迫害﹑誤會﹑監禁﹑天災人禍﹐卻從來没聽見他說不適應。到底是甚麼使他的適應能力那麼強﹖為甚麼我們的適應能力又那麼不足﹖

保羅說﹕「我只有一件事﹐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﹐向著標杆直跑。」馬大的妹妹馬利亞也選擇了那不可少的一件事(路10﹕42)。大衛也只有一件事﹐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(詩27﹕4)。耶穌也說﹕「豈不知我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﹖」(路2﹕49)

聖經中的偉人﹐一生都只在做一件事。但如果仔細查考每段經文﹐又很難確定那一件事是甚麼事。這些人明明一生做了很多事﹐為甚麼卻說自己只有一件事呢﹖其實﹐與其說那是一件事﹐倒不如說是個一生的使命。耶穌一生的使命是遵行天父的旨意﹐為人類捨命﹔保羅一切所行的﹐都是為了福音的緣故(林前9﹕23)﹔大衛一生的使命﹐是追求與神的親近﹐所以他無論作什麼﹐目的都是為了更親近神。由於他相信﹐聖殿是神的居所﹐所以便嚮往一生一世在聖殿中與神親近。

聖經之所以沒有說明那一件是甚麼事﹐就是因為人人的使命不一樣。有人根據路10﹕39﹐說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聽道﹐那真是一個很大的誤會。其實馬大若不埋怨﹐在廚房裡一面煮飯一面唱詩感謝神﹐一生以服事為使命﹐她也找到了自己的一件事。

我所尊重的幾位好朋友﹐他們都有自己的一件事﹕

蘇穎智牧師的一件事是﹕為己﹐無所求﹔為主﹐無所留﹔為天國﹐求所有。
林孟平博士的一件事是﹕以神的愛去作全人關懷。
粱燕城博士的一件事是﹕使基督教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份。

我的一件事是﹕為主鼓勵人。
是的﹐我很喜歡鼓勵人。聖經中對我最親切的人物﹐是巴拿馬﹐因為他很會鼓勵人。未信主的人﹐我會用鼓勵,讓他接受耶穌 (而不是用辯論﹑說服的方法) 。 信主的人﹐我會鼓勵他成長和事奉主 。這是我的風格和恩賜﹔ 這是我一生只做的一件事﹑我的使命。

由於這個使命﹐我發覺無論到了甚麼地方都很適應。天氣﹑食物﹑交通﹑文化等都是次要又次要的小事﹐怎會不適應﹖ 換句話說﹐有使命就適應。

一生只做一件事﹐可以使我們目標清楚﹑精力集中﹐推卻與此無關的事﹐減少無謂的活動﹐以一事串連萬事﹐以萬事服事這一事。這樣的人﹐甚麼環境都能適應﹔在甚麼環境中﹐都不會無所適從﹑無所事事。而且我還發覺﹐這樣的人還精力充沛﹑老年時身體也健康。這樣的女人﹐往往容光煥發﹑很有魅力。
http://www.blogger.com/img/blank.gif
一些基督徒甚麼聚會都參加﹔表面上好像很熱心﹐其實是沒有使命。有使命的人﹐會簡化他的活動﹔一切與他的使命無關的聚會﹐他都不參加。一間有使命的教會﹐不會活動多多﹐反而會簡簡單單﹐只做那些與教會使命有關的事。

各位﹐我們活在世上到底是為了甚麼﹖就是完成神給我們的使命。請問,你找到一生的使命嗎﹖你能圓滿結束這一生嗎﹖籠籠統統地說「活著為了榮耀神」是不夠的(林前10﹕31)﹐因為那只是一個普遍原則﹐是「人人」都必須作的(按﹕經文用「你們」來代表人人) 。我們還必須有個人的使命(保羅用“我” 字的時候﹐就把這個普遍原則個人化﹐成為他個人的使命了﹐正如他在林前9﹕23說﹕凡「我」所行的﹐都是為福音的緣故。

你的那一件事是甚麼﹖這不是一兩天便能回答的問題。你必須很關心神的事﹐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﹐到了一個地步﹐你會生發出一種「神聖的不滿 (Bill Hybels的用語﹕holy discontent)。 請留意那不是發牢騷式的不滿﹐ 而是神 聖的不滿。之後﹐神便讓你看到你個人的使命了。這使命必須是大使命的一部分﹑與福音有關﹐不然會流于空泛。一個醫生如果說﹕「我要為神成為一個好醫生」﹐這個使命便與福音無關。若說﹕「用福音來醫治人心靈的疾病」﹐便與大使命有關﹐是大使命的一部分了。
永恒之福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