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May 24, 2011

一生只做一件事

孫偉光

來澳洲後不久﹐有人問我是否適應這裡的生活。我說第一天便適應了。奇怪﹐後來我在雪梨聽到有人說﹕來澳洲七年了﹐仍然不適應。在澳洲各城各處﹐都有很多移民說不適應澳洲的生活。

很多人回到原居地﹐又說不適應那邊的天氣﹑聲浪和節奏。數年前﹐我接受香港以前牧養過的教會邀請﹐回去為他們工作一個月。我已十年未回香港了。當時也有人問我﹕適應嗎﹖我的答案是﹕當然適應﹗我在此長大﹐怎么會不適應﹖

在香港一些弟兄問我﹕「我很想退休﹐但不知道是否適應退休後的生活。」
很多海外華人回國旅行﹐都異口同聲說﹕「風景很美麗﹐但最不適應那邊的公共廁所。」

似乎﹐適應退休﹑適應天氣﹑適應新環境﹐對很多人都是一個問題。奇怪﹐保羅從一城到另一城﹐又遇到迫害﹑誤會﹑監禁﹑天災人禍﹐卻從來没聽見他說不適應。到底是甚麼使他的適應能力那麼強﹖為甚麼我們的適應能力又那麼不足﹖

保羅說﹕「我只有一件事﹐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﹐向著標杆直跑。」馬大的妹妹馬利亞也選擇了那不可少的一件事(路10﹕42)。大衛也只有一件事﹐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(詩27﹕4)。耶穌也說﹕「豈不知我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﹖」(路2﹕49)

聖經中的偉人﹐一生都只在做一件事。但如果仔細查考每段經文﹐又很難確定那一件事是甚麼事。這些人明明一生做了很多事﹐為甚麼卻說自己只有一件事呢﹖其實﹐與其說那是一件事﹐倒不如說是個一生的使命。耶穌一生的使命是遵行天父的旨意﹐為人類捨命﹔保羅一切所行的﹐都是為了福音的緣故(林前9﹕23)﹔大衛一生的使命﹐是追求與神的親近﹐所以他無論作什麼﹐目的都是為了更親近神。由於他相信﹐聖殿是神的居所﹐所以便嚮往一生一世在聖殿中與神親近。

聖經之所以沒有說明那一件是甚麼事﹐就是因為人人的使命不一樣。有人根據路10﹕39﹐說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聽道﹐那真是一個很大的誤會。其實馬大若不埋怨﹐在廚房裡一面煮飯一面唱詩感謝神﹐一生以服事為使命﹐她也找到了自己的一件事。

我所尊重的幾位好朋友﹐他們都有自己的一件事﹕

蘇穎智牧師的一件事是﹕為己﹐無所求﹔為主﹐無所留﹔為天國﹐求所有。
林孟平博士的一件事是﹕以神的愛去作全人關懷。
粱燕城博士的一件事是﹕使基督教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份。

我的一件事是﹕為主鼓勵人。
是的﹐我很喜歡鼓勵人。聖經中對我最親切的人物﹐是巴拿馬﹐因為他很會鼓勵人。未信主的人﹐我會用鼓勵,讓他接受耶穌 (而不是用辯論﹑說服的方法) 。 信主的人﹐我會鼓勵他成長和事奉主 。這是我的風格和恩賜﹔ 這是我一生只做的一件事﹑我的使命。

由於這個使命﹐我發覺無論到了甚麼地方都很適應。天氣﹑食物﹑交通﹑文化等都是次要又次要的小事﹐怎會不適應﹖ 換句話說﹐有使命就適應。

一生只做一件事﹐可以使我們目標清楚﹑精力集中﹐推卻與此無關的事﹐減少無謂的活動﹐以一事串連萬事﹐以萬事服事這一事。這樣的人﹐甚麼環境都能適應﹔在甚麼環境中﹐都不會無所適從﹑無所事事。而且我還發覺﹐這樣的人還精力充沛﹑老年時身體也健康。這樣的女人﹐往往容光煥發﹑很有魅力。
http://www.blogger.com/img/blank.gif
一些基督徒甚麼聚會都參加﹔表面上好像很熱心﹐其實是沒有使命。有使命的人﹐會簡化他的活動﹔一切與他的使命無關的聚會﹐他都不參加。一間有使命的教會﹐不會活動多多﹐反而會簡簡單單﹐只做那些與教會使命有關的事。

各位﹐我們活在世上到底是為了甚麼﹖就是完成神給我們的使命。請問,你找到一生的使命嗎﹖你能圓滿結束這一生嗎﹖籠籠統統地說「活著為了榮耀神」是不夠的(林前10﹕31)﹐因為那只是一個普遍原則﹐是「人人」都必須作的(按﹕經文用「你們」來代表人人) 。我們還必須有個人的使命(保羅用“我” 字的時候﹐就把這個普遍原則個人化﹐成為他個人的使命了﹐正如他在林前9﹕23說﹕凡「我」所行的﹐都是為福音的緣故。

你的那一件事是甚麼﹖這不是一兩天便能回答的問題。你必須很關心神的事﹐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﹐到了一個地步﹐你會生發出一種「神聖的不滿 (Bill Hybels的用語﹕holy discontent)。 請留意那不是發牢騷式的不滿﹐ 而是神 聖的不滿。之後﹐神便讓你看到你個人的使命了。這使命必須是大使命的一部分﹑與福音有關﹐不然會流于空泛。一個醫生如果說﹕「我要為神成為一個好醫生」﹐這個使命便與福音無關。若說﹕「用福音來醫治人心靈的疾病」﹐便與大使命有關﹐是大使命的一部分了。
永恒之福

Saturday, May 14, 2011

渴慕而來,滿載而歸

有言

五餅二魚神蹟,四福音書都有記載。其深入的含義,真理的教導,對信與未信者都有重要的啟示,值得我們細心的研讀。

一.愛慕真理,遠道而來(太十四:13~14)
耶穌聽到施洗約翰被斬,心裏很難過,就與門徒乘船退到沙漠地,想要安靜的與天父和門徒有密切的交通,沒料到群眾探知其去處,不辭勞苦,從各方各城迅速的奔跑,比耶穌先抵達伯賽大。如此迫切的尋求耶穌,必為上帝喜悅。神应许,尋找的就尋見,決不讓任何人空手而歸。

二.主施憐憫,引領醫治(太十四:14)
看到這批群眾,如無牧之羊,耶穌就憐憫,醫治了許多人。耶穌降世就是要拯救一切的人,使病者得醫,使貧者得福,使孤寡的得看顧,使被捆綁者得釋放,使罪得赦,使失望的心靈充滿希望。這群人所需要的莫過於心靈的空虛,生活的痛苦,生命的失落,人生的無奈,因此,耶穌就教導他們天國的道理,指引人生的方向,永恆的道路(路九:11),使枯乾,苦悶的心靈得到滋潤,他们细心聆听,直到日落西山,仍不肯離開。

三.門徒欲遣群眾回歸
在曠野地,無處購食和住宿。門徒當晚的食宿也沒有著落,更不能照顧到這大批群眾的需要。門徒來求告耶穌,快把人群遣散,好讓他們回去,自已找食。雅各書二:15~16節說:「若是弟兄,或是姐妹,赤身露體,又缺了日用的飲食,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,平平安安的去罷;願你們穿得暖喫得飽,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的,這有甚麼益處呢?」耶穌回答說:「不用他們去,你們給他們喫罷!」(太十四:16)這完全出於門徒的意料之外,也把他們嚇壞了!於是紛紛的回答說:「我們可以去買二十兩銀子的餅給他們喫http://www.blogger.com/img/blank.gif麼?」(可六:37)這是無濟於事!另有一些門徒,在人群中找來五餅二魚,問耶穌怎能足夠這麼多人喫呢?

四.仰天感謝,天父供應
耶穌沒有把二十兩銀子變得更多,使每人可以帶些钱回去。祂乃是拿起那小孩子所獻出的五餅二魚,向天祝謝,就叫門徒依次序的分派給眾人喫。眾人都喫飽了,並且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,裝滿了十二籃子。

五.剩餘所得,超越所獻
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,約五千人全都喫飽,所剩的遠遠超過所獻的。主耶穌讓孩子,門徒及眾人親自經歷到神的供應是丰盛。祂不僅是照顧靈命的需要,更能體貼人身體的軟弱和缺乏,及時提供食物,使每位的身心靈都得到飽足。空手而來都豐滿喜樂的回歸。

請問各位,我們是否有主耶穌那樣慈悲憐憫的心,看顧那些尋找真理的人?神知道我們能力有限,無法供應每個人的需要!但祂對我們的要求是,帶著那僅有的献上,向祂祈求,祂必豐豐富富的滿足空虛的心靈,引導人們奔向那有永恆生命之路。
永恒之福

Sunday, May 1, 2011

一位偉大的母親

有言


在新西兰基督城的大地震中, 救护人員在坍塌的屋里,發現一位被压死的妈妈,从她的怀中,救出活的婴孩。當地震突然临到,这位妈妈急忙的把孩子抱在怀中,用其背极力的挡住将垮的墙,虽被压死,卻保存了心爱,孩子的生命, 這就是母愛的伟大!

女人被视为弱者,但母愛卻常被高举和称颂。歷代以來,世界各地,都不斷的歌頌和讚美这伟大的愛。

從聖經中,我們可看到,一位偉大的母親 — 約基別。她是摩西的母親,她名字的意義是耶和華是榮耀。她的偉大可從以下幾點來分析:

一 敬畏神的母親


她是利未人,又嫁給利未人(出2:1) 。利未人是神特別拣選、分別爲聖、事奉祂的人。約基別認識自己尊貴的身份,在選擇对象時更不隨便。她嫁給利未人,兩人可以同心的事奉神,在苦難時可以彼此勉勵、扶持和安慰。

當時的以色列人,受到法老王诸般的虐待,逼迫他們做苦工,嚴嚴的處罰他們(出1:13-14),在工作上特意不給所需要的原料(出5:7-9) 。但是以色列人在極度苦難中,仍然不忘仰望神,向祂祈求,深知唯有神才是他們的依靠和拯救。敬畏神,仰望祂,是无望,甚至是绝望中的盼望。

二 信心的母親


摩西未出生之前,法老已经下令,凡以色列人所生下的男孩,都不准存活(出1:16;22)。違法者,全家遭殃。摩西的母親看到這孩子俊美可愛,捨不得把孩子丟棄,因著信,不怕王命,把他藏了三個月(希11:23) 。但她又不能無限期的把孩子收藏,因爲當孩子不斷長大時,會哭、吵、鬧,甚至爬行而驚動鄰舍,泄露與遭禍的危險性逐日益加增,她又不能把孩子送給別人寄養,因爲在王的酷令之下,沒有人敢違背收養。

在毫無活路之下,她憑著信心的把孩子交托給神。她取了一個蒲草箱,抹上石漆和石油,相信她已做了細心的考察和研究,如何把蒲草箱做得精美,以吸引人的注意,並且要堅固得不会透水或浸水。在當時,蒲草可用來造船運貨,甚至載人(賽18:2) 。然後小心翼翼的把嬰孩放在箱子裏,用蓋蓋住,把這嬰孩的生命交托給全能的神。

三 智慧的母親

信心的交托並非等候奇迹的發生。信心交托之後,也需要人智慧的策劃。約基別並沒有把摩西裝在蒲草箱,放在河邊,让它隨波逐流而去!她乃是绞尽一切心思,精心策劃如何避免箱子被急流打翻,或是擱在河旁,被野獸咬去;或是被埃及人發現,是希伯來人的男孩而順手丟在水裏淹死。

她早已細心的觀看水勢及河邊的一些情況,有誰會在那裏出現?在什麽時間出入?在河的何方是安全放置蒲草箱之處?何時送出?這一切的行動都要隱密而不能讓人所知。

信心加上智慧的安排和等候,必然見到神奇妙的作爲!

四 禱告的母親


應當一無挂慮,只要凡事藉著禱告、祈求、和感謝,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。神所賜、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(腓4:6-7) 。約基別怎能不爲嬰孩的存亡而挂慮擔憂呢?但是挂慮只是徒然增加痛苦?唯有藉著禱告、祈求、感謝交托,一心的相信,神必成全(約14:13-14) 。

約基別已經做了她當做的一切,至於神如何的拯救這嬰孩?他將落在誰的手中?後果又是如何?这一切的主權都在於神。神所做的必然會超出人的意料之外,故此當以感謝的心來接受。

五 行動的母親

嬰孩的生命,不單是父母的事,也是全家的事。相信約基別必然帶領全家大小,天天的爲嬰孩迫切的向神祈求,也一起討論如何对將發生的时的一些對策。

首先她吩咐大女兒,米利暗遠遠的觀望河裏蒲草箱及河旁的人群。她看到法老的女兒來到河邊洗澡而宮女們則在旁護衛。神奇妙的安排讓法老女兒發現蘆荻中的草箱,對它感到興趣而叫婢女拿來。當她打開箱子,發現是一位被丟棄的希伯來人的男嬰。

嬰孩的笑聲會令人歡心,但嬰孩的哭聲更會引起人的憐憫而打動法老女兒的心。機警的米利暗立刻向前,問法老女兒說,是否可以讓她在希伯來婦人中找一位奶媽來爲她餵養這孩子。言辭真摯,並且是爲法老的女兒著想,當然會得到贊同。於是她立刻的跑回去,把奶妈帶來(出2:4-8),其中并没透露彼此的身份。法老的女儿对她说,你把这孩子抱去,为我奶他,我必给你工价。妇人就抱了孩子去奶他。(出2:9)神的赏赐的确的大,此时,这妇人可以正式,公开的抚养自己的孩子,还有王宫的酬劳。

米利暗雖然是位童女,但她機智的反應及應對都是神所賜的。因爲她是敬畏神,利未人的子女。認識神,敬畏祂是智慧的開端,一切的智識、智慧和聰明都由祂的口而出(箴9:10;2:6) 。她不但救了弟弟,還讓媽媽可以繼續的成爲保母餵養,以神的道来教养孩子。

六 喜樂的母親

孩子能被法老女兒收養,已經夠母親喜出望外了,怎敢期望法老女兒還讓她把孩子抱回家去,並給她工價,直到孩子斷了奶才把他帶到王宮(出2:9-10) 。這一切的發生,豈不是神的恩賜和安排嗎?

以色列孩子斷奶的時間大約是二至三歲(撒上1:22-24) 。俗話說,三歲定終身。人的品格、信仰等都在早幾年定下。摩西能認定自己是希伯來人,相信獨一的真神,知道是神的選民,都是在二至三歲期間,父母的教養。

斷奶後,孩子被送入王宮,成爲法老女兒的兒子,並被取名爲摩西,意思就是「我把他從水里拉出來」(出2:10) 。以後30多年,摩西就在王宮裏受埃及貴族的教育與訓練,與埃及其他王子和臣宰的子弟們一起生活。雖然不知道親生父母是誰且無法與他們見面,但神卻與他同在,使他不至於忘記自己的身份,與埃及人同過奢侈痱糜的宮廷宴樂生活。他也許像以後的但以理,不以王的酒膳玷污自己。(理1:8)

七 從摩西看母親

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,說話行事都大有才能(徒7:22) 。據說,他很可能成为法老的繼承人。故此他在政治、軍事、組織、帶領、作戰等方面必有嚴格的訓練。這使他以後能夠代表神與法老王交涉,以及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,並在曠野渡過那漫長40年的日子有極大的幫助。

摩西長大後不肯稱爲法老女兒之子(來11:24),還認定自己是以色列人而去看望其弟兄(徒7:23),這乃是早年母親對他愛心,耐心哺育的成果。30多年來成長在埃及的王宮,受了埃及的教育,文化,生活習俗並沒有把他同化掉,也沒有讓他的心偏邪去拜金牛,鼠等偶像。

因著信,他不怕王怒,離開埃及(希11:27) 。雖然他殺死了埃及人,身爲王子也可能不會遭到法老王過分的懲罰。他逃到曠野,寄居米甸乃是神對他的熬煉,把他的傲氣、自大、自強、自信等不討神喜悅的个性一概削掉,讓他能謙卑順服在神的帶領中。

結論

聖經對約基別的記載並不多,但從字裏行間,卻深刻的表露出她優美的品德。從摩西認識自己的身份是希伯來人的血統,在母親早期的哺養之下已奠定了根基,他也許還記得自己的一些母語。更重要的是在那幼小的心靈,早已撒下敬畏神,遠離惡事的生命種子。教養孩童,使他走當行的道,就是到老也不偏離(箴22:6) 。

約基別的確是位懂得教養兒女、值得敬佩的母親。盼望我們在教養孩童上,從出生時就让神生命的種子孕育其中,這不但是孩子的福份,一生行在真道,也是父母終生的安慰,不必爲孩子誤入歧途而操心。

母親的偉大。在於她的智慧,勇敢,爱心和信心

永恒之福

一位偉大的母親

有言


在新西兰基督城的大地震中, 救护人員在坍塌的屋里,發現一位被压死的妈妈,从她的怀中,救出活的婴孩。當地震突然临到,这位妈妈急忙的把孩子抱在怀中,用其背极力的挡住将垮的墙,虽被压死,卻保存了心爱,孩子的生命, 這就是母愛的伟大!

女人被视为弱者,但母愛卻常被高举和称颂。歷代以來,世界各地,都不斷的歌頌和讚美这伟大的愛。

從聖經中,我們可看到,一位偉大的母親 — 約基別。她是摩西的母親,她名字的意義是耶和華是榮耀。她的偉大可從以下幾點來分析:

一 敬畏神的母親


她是利未人,又嫁給利未人(出2:1) 。利未人是神特別拣選、分別爲聖、事奉祂的人。約基別認識自己尊貴的身份,在選擇对象時更不隨便。她嫁給利未人,兩人可以同心的事奉神,在苦難時可以彼此勉勵、扶持和安慰。

當時的以色列人,受到法老王诸般的虐待,逼迫他們做苦工,嚴嚴的處罰他們(出1:13-14),在工作上特意不給所需要的原料(出5:7-9) 。但是以色列人在極度苦難中,仍然不忘仰望神,向祂祈求,深知唯有神才是他們的依靠和拯救。敬畏神,仰望祂,是无望,甚至是绝望中的盼望。

二 信心的母親

摩西未出生之前,法老已经下令,凡以色列人所生下的男孩,都不准存活(出1:16;22)。違法者,全家遭殃。摩西的母親看到這孩子俊美可愛,捨不得把孩子丟棄,因著信,不怕王命,把他藏了三個月(希11:23) 。但她又不能無限期的把孩子收藏,因爲當孩子不斷長大時,會哭、吵、鬧,甚至爬行而驚動鄰舍,泄露與遭禍的危險性逐日益加增,她又不能把孩子送給別人寄養,因爲在王的酷令之下,沒有人敢違背收養。

在毫無活路之下,她憑著信心的把孩子交托給神。她取了一個蒲草箱,抹上石漆和石油,相信她已做了細心的考察和研究,如何把蒲草箱做得精美,以吸引人的注意,並且要堅固得不会透水或浸水。在當時,蒲草可用來造船運貨,甚至載人(賽18:2) 。然後小心翼翼的把嬰孩放在箱子裏,用蓋蓋住,把這嬰孩的生命交托給全能的神。


三 智慧的母親

信心的交托並非等候奇迹的發生。信心交托之後,也需要人智慧的策劃。約基別並沒有把摩西裝在蒲草箱,放在河邊,让它隨波逐流而去!她乃是绞尽一切心思,精心策劃如何避免箱子被急流打翻,或是擱在河旁,被野獸咬去;或是被埃及人發現,是希伯來人的男孩而順手丟在水裏淹死。

她早已細心的觀看水勢及河邊的一些情況,有誰會在那裏出現?在什麽時間出入?在河的何方是安全放置蒲草箱之處?何時送出?這一切的行動都要隱密而不能讓人所知。

信心加上智慧的安排和等候,必然見到神奇妙的作爲!

四 禱告的母親

應當一無挂慮,只要凡事藉著禱告、祈求、和感謝,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。神所賜、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(腓4:6-7) 。約基別怎能不爲嬰孩的存亡而挂慮擔憂呢?但是挂慮只是徒然增加痛苦?唯有藉著禱告、祈求、感謝交托,一心的相信,神必成全(約14:13-14) 。

約基別已經做了她當做的一切,至於神如何的拯救這嬰孩?他將落在誰的手中?後果又是如何?这一切的主權都在於神。神所做的必然會超出人的意料之外,故此當以感謝的心來接受。

五 行動的母親

嬰孩的生命,不單是父母的事,也是全家的事。相信約基別必然帶領全家大小,天天的爲嬰孩迫切的向神祈求,也一起討論如何对將發生的时的一些對策。

首先她吩咐大女兒,米利暗遠遠的觀望河裏蒲草箱及河旁的人群。她看到法老的女兒來到河邊洗澡而宮女們則在旁護衛。神奇妙的安排讓法老女兒發現蘆荻中的草箱,對它感到興趣而叫婢女拿來。當她打開箱子,發現是一位被丟棄的希伯來人的男嬰。

嬰孩的笑聲會令人歡心,但嬰孩的哭聲更會引起人的憐憫而打動法老女兒的心。機警的米利暗立刻向前,問法老女兒說,是否可以讓她在希伯來婦人中找一位奶媽來爲她餵養這孩子。言辭真摯,並且是爲法老的女兒著想,當然會得到贊同。於是她立刻的跑回去,把奶妈帶來(出2:4-8),其中并没透露彼此的身份。法老的女儿对她说,你把这孩子抱去,为我奶他,我必给你工价。妇人就抱了孩子去奶他。(出2:9)神的赏赐的确的大,此时,这妇人可以正式,公开的抚养自己的孩子,还有王宫的酬劳。

米利暗雖然是位童女,但她機智的反應及應對都是神所賜的。因爲她是敬畏神,利未人的子女。認識神,敬畏祂是智慧的開端,一切的智識、智慧和聰明都由祂的口而出(箴9:10;2:6) 。她不但救了弟弟,還讓媽媽可以繼續的成爲保母餵養,以神的道来教养孩子。


六 喜樂的母親

孩子能被法老女兒收養,已經夠母親喜出望外了,怎敢期望法老女兒還讓她把孩子抱回家去,並給她工價,直到孩子斷了奶才把他帶到王宮(出2:9-10) 。這一切的發生,豈不是神的恩賜和安排嗎?

以色列孩子斷奶的時間大約是二至三歲(撒上1:22-24) 。俗話說,三歲定終身。人的品格、信仰等都在早幾年定下。摩西能認定自己是希伯來人,相信獨一的真神,知道是神的選民,都是在二至三歲期間,父母的教養。

斷奶後,孩子被送入王宮,成爲法老女兒的兒子,並被取名爲摩西,意思就是「我把他從水里拉出來」(出2:10) 。以後30多年,摩西就在王宮裏受埃及貴族的教育與訓練,與埃及其他王子和臣宰的子弟們一起生活。雖然不知道親生父母是誰且無法與他們見面,但神卻與他同在,使他不至於忘記自己的身份,與埃及人同過奢侈痱糜的宮廷宴樂生活。他也許像以後的但以理,不以王的酒膳玷污自己。(理1:8)

七 從摩西看母親

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,說話行事都大有才能(徒7:22) 。據說,他很可能成为法老的繼承人。故此他在政治、軍事、組織、帶領、作戰等方面必有嚴格的訓練。這使他以後能夠代表神與法老王交涉,以及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,並在曠野渡過那漫長40年的日子有極大的幫助。

摩西長大後不肯稱爲法老女兒之子(來11:24),還認定自己是以色列人而去看望其弟兄(徒7:23),這乃是早年母親對他愛心,耐心哺育的成果。30多年來成長在埃及的王宮,受了埃及的教育,文化,生活習俗並沒有把他同化掉,也沒有讓他的心偏邪去拜金牛,鼠等偶像。

因著信,他不怕王怒,離開埃及(希11:27) 。雖然他殺死了埃及人,身爲王子也可能不會遭到法老王過分的懲罰。他逃到曠野,寄居米甸乃是神對他的熬煉,把他的傲氣、自大、自強、自信等不討神喜悅的个性一概削掉,讓他能謙卑順服在神的帶領中。

結論

聖經對約基別的記載並不多,但從字裏行間,卻深刻的表露出她優美的品德。從摩西認識自己的身份是希伯來人的血統,在母親早期的哺養之下已奠定了根基,他也許還記得自己的一些母語。更重要的是在那幼小的心靈,早已撒下敬畏神,遠離惡事的生命種子。教養孩童,使他走當行的道,就是到老也不偏離(箴22:6) 。

約基別的確是位懂得教養兒女、值得敬佩的母親。盼望我們在教養孩童上,從出生時就让神生命的種子孕育其中,這不但是孩子的福份,一生行在真道,也是父母終生的安慰,不必爲孩子誤入歧途而操心。

母親的偉大。在於她的智慧,勇敢,爱心和信心,

永恒之福